原创 贵州加速构建在国家产业格局中具有重要地位的现代化管家婆一码中一肖产业体系
中新网贵阳1月19日电 (记者 张伟)记者从19日开幕的贵州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获悉,2024年,贵州狠抓重大项目建设,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取得明显成效。富有贵州特色、在国家产业格局中具有重要地位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正在加速构建。
贵州围绕建设“六大产业基地”(全国重要的资源精深加工基地、新能源动力电池及材料研发生产基地、面向全国的算力保障基地、全国重要的白酒生产基地、新型综合能源基地、全国重要的产业备份基地),滚动实施主导产业“一图三清单”,建成投产260亿元以上产业项目,全力打造“3533”重点产业集群,因地制宜培育新质生产力。
加快资源精深加工产业延链强链、耦合发展。贵州召开全省“富矿精开”推进大会,推动精确探矿、精准配矿、精细开矿、精深用矿;深入实施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探获一批煤、磷、铝等战略性矿产资源量;推动磷化工、煤化工、氟化工等深度耦合,化工、有色行业增加值增速均超过30%。
推进现代能源产业做大做强。贵州深入推进煤炭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建成投产盘江新光电厂超超临界2号机组、黔中电厂超超临界1号机组;新增风电、光伏等新能源装机477万千瓦;电力装机容量突破9200万千瓦,发电量超过2600亿千瓦时、增长8.2%,贵州全省能源保障有力有效;贵州能源集团收入突破1000亿元。
推动新能源电池材料、动力电池、新能源汽车全产业链发展。加快建设“电动贵州”,贵州新能源电池产能达38GWh。贵州全省新能源汽车产量超过10万辆。
抢抓人工智能机遇推动数字经济转型发展。深入实施“东数西算”工程,贵州招引多家金融企业等数据中心落地建设,全省在建及投运重点数据中心48个,算力规模超过55Eflops(Eflops每秒进行百亿亿次浮点运算能力),成为全国智算资源最多、能力最强的地区之一;有色、煤矿、化工、白酒等行业领域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取得突破性进展,上云用云企业超过3万家;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收入突破1000亿元,电子产品制造业增加值增长25.3%,数字经济增速连续9年位居全国前列。
推进白酒产业转型升级。贵州完成酱香白酒“三个一批”综合整治;新增优质白酒产能5万千升。
加快发展以航空航天为重点的高端装备制造业。贵州持续推进贵州航空产业城建设;建成贵州航天智能制造基础件产业集群一期项目;培育黎阳航空发动机及航发精铸叶片产业生态圈;深化与中国商飞合作,10家企业进入国产大飞机供应链体系;获批建设2个国家重大产业备份项目。
立足比较优势发展特色产业。贵州引进纺织服装项目24个、建成投产17个;召开全省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大会,中医药、生态食品、民族民间工艺品等产业加快发展壮大,县域经济总量占全省经济总量比重63%左右;提升开发区承载能力,45个重点开发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占全省开发区的比重达84%。
2025年,贵州将进一步凝聚力量推动产业发展。贵州计划安排300亿元财政资金注入“四化”等产业基金,安排100亿元财政资金支持产业发展,着力稳存量、拓增量,统筹培育新动能和更新旧动能,锚定“3533”目标建设“六大产业基地”,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推动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取得更大成效。(完)
2002年2月,第二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召开。中央决定组建中央汇金投资有限责任公司,主导中国银行业的重组上市。同时快速推进新一轮国有商业银行改革,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银行在股份制改革与海外上市项目的实施上得到了一系列关键政策支持。全面推行商业银行贷款质量“五级分类”制度。同时,撤销中央金融工委,成立银监会,并成立国有银行改革领导小组,酝酿、统筹、部署国有银行改革方案。
2012年1月,第四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召开。会议明确放宽准入,鼓励、引导和规范民间资本进入金融服务领域,参与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机构改制和增资扩股。深化新股发行制度市场化改革,抓紧完善发行、退市和分红制度,加强股市监管,促进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协调健康发展。提出要坚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本质要求,坚持市场配置金融资源的改革导向,坚持创新与监管相协调的发展理念,坚持把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作为金融工作生命线,坚持自主渐进安全共赢的开放方针。
6。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加快中国(新疆)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建设,丰富跨境电商、物流全程协同等地方特色应用。扩大自中亚等周边国家优质农产品、食品进口。率先推进边境口岸农副产品快速通关“绿色通道”全覆盖。扩大周边国家特色中药材进口,对进口睡莲花、秋水仙、洋甘菊、石榴花、玫瑰花、牛舌草等新疆急需中药材批量开展风险评估,加快签订双边议定书。探索进口大麦加工为饲用芽苗的闭环监管模式。依托中哈霍尔果斯国际边境合作中心(以下简称合作中心),加强与周边国家农产品、食品风险信息互通、检测执法互助领域合作。推进中国—中亚区域检验检疫安全技术合作与交流,搭建中国—中亚法规标准信息交流平台。推动综合保税区与自贸试验区统筹发展。实施重要矿产品“口岸+卸货地”联合监管模式。探索在满足监管条件的基础上,打造国际邮件、国际快件、跨境电商集约化监管模式。对边民互市贸易进口商品实施分层查验、分类监管。做好进口资源性商品的采信试点工作,鼓励符合资质要求的第三方检验检测机构参与,进一步提高通关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