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老年人戒“网瘾”,不能只靠放假大学生(民生观)
让老年人更加合理、安全地使用智能手机、体验网络便利,需要全社会共同担起责任
最近,有媒体报道部分大学生寒假回家后,有了一项特殊的“作业”:为老年人戒“网瘾”。现在,智能手机越来越普及,在方便老年人生活的同时,也带来了“手机沉迷”的问题。有的老年人沉浸在各类短视频、微短剧中,从早看到晚;有的老年人痴迷直播网购,“买买买”停不了手;有的老年人在“奖励”“返现”广告的诱导下,不停地刷着各类应用软件……
过度使用智能手机,陷入网络无法自拔,给老年人带来的危害不可忽视。
最直接的是影响身体健康。长时间盯着手机屏幕姿势不变,对眼睛、肩膀、颈椎都会造成损伤。熬夜刷手机还会导致睡眠不足,产生心脑血管等疾病的潜在风险。另外,还会出现安全隐患。一些老年人在干家务或者走路时也不放下手机,注意力不集中,很容易摔跤跌倒。最后,会带来经济损失。沉迷网购的老年人会被“限时”“特价”等宣传迷惑,购买许多质量低劣的产品;一些老年人对主播大额打赏,事后后悔了,却难以追回;还有一些人贪图小利下载不明来源APP、开通账号提现功能,也会增加遭遇电信诈骗的风险。
为解决手机沉迷问题,大学生趁放假回家陪着老人说说笑笑、走走逛逛,让他们放下手机;帮他们识别、卸载各类不明来源软件,提醒、告知某些不良主播的行骗“话术”,关闭“免密支付”“自动下载”等功能……应该说,年轻人的这些行动,在一定程度上为老年人合理、安全上网做好了“护航”。但是,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显然不能只靠放假的大学生。
最现实的原因,大学生放假时间毕竟有限,开学返校后怎么办?这就需要还留守在家的亲属承担起必要的责任,多陪伴、多提醒老人。社区工作者、志愿者也可以参与进来,通过组织活动、优化服务,吸引更多老年人放下手机、参与集体生活。
监管部门应当持续发力,对网络违规行为作出有力处罚,从整体上净化智能手机应用生态。对有违规行为的APP,该整改的整改,该下架的下架。督促网络平台发挥作用,设置黑名单,让违规账号不能死灰复燃。同时,还要建立便捷、畅通的维权机制,方便老年人和家属操作。
市场运行应更加规范,手机厂家、网络平台、APP开发商要切实负起责任,抵制侵害老年人权益的各种行为。智能产品应该成为能长期、健康陪伴老年人晚年生活的载体,而不是一味贪利的工具。
让老年人更加合理、安全地使用智能手机、体验网络便利,需要全社会共同担起责任。(人民日报 白真智)
发表评论
2024-05-31 18:36:38回复
2024-05-31 18:40:01回复
2024-05-31 18:43:35回复
2024-05-31 18:46:53回复
2024-05-31 18:49:33回复
2024-05-31 18:50:06回复
2024-05-31 18:52:52回复
2024-05-31 18:53:27回复
🤔(思考表情)
2024-05-31 18:54:05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