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建交纪念日抵京,芬兰总统特殊节点2023澳门全年资料免费大全的访华之旅
中新社北京10月31日电 (记者 郭超凯 梁晓辉)深秋时节,北京再迎重要外宾。10月29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同芬兰总统斯图布举行会谈。
应习近平邀请,斯图布于10月28日至31日来华进行国事访问,这是其今年3月宣誓就职后首次访华。斯图布抵京的10月28日,恰逢中芬两国建交74周年纪念日,让此访更加受到外界关注。
在复旦大学欧洲问题研究中心主任丁纯看来,斯图布在两国建交纪念日这一特殊节点访华,既展现出芬兰对华政策的延续性与稳定性,也充分体现了芬方希望赓续传统友谊、进一步推动双边关系发展的意愿。
芬兰是最早一批同新中国建交的西方国家之一,也是第一个同中国签订政府间贸易协定的西方国家。建交以来,中芬始终友好相处、互尊互信,树立了国与国之间超越历史、文化、制度差异,平等交往的典范。
2010年、2017年,习近平曾两次到芬兰访问。29日在同斯图布会谈时,习近平表示,“中方愿同芬方一道,加强战略合作,弘扬友好传统,将中芬面向未来的新型合作伙伴关系进一步推向前进”。
“当前,中芬关系发展需要双方高层进一步推动和引领。”北京外国语大学区域与全球治理高等研究院教授崔洪建表示,斯图布就任总统不久后访华,体现了欧洲国家积极发展对华合作关系的主流趋势。在中欧关系中,坚持合作、对话仍是主流。
丁纯认为,当前国际局势变乱交织,乌克兰危机、巴以冲突持续延宕,世界经济复苏缓慢。在此背景下,中芬面向未来的新型合作伙伴关系更显独特价值。斯图布此访深化两国政治互信,推动中芬关系、中欧关系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为世界注入稳定性。
据报道,此次陪同斯图布访华的代表团堪称“高规格”,既有芬兰外交部长、环境与气候变化部长、农业与林业部长等高级官员,也有大型商业代表团。
丁纯指出,高规格代表团体现出芬方对此次访华的高度重视,更反映了芬方发展对华关系、深化双边务实合作的热情。
此番两国元首面对面,习近平指出,“欢迎芬方积极参与中国式现代化进程”。斯图布则表示,欧中经济紧密相联,“脱钩断链”“新冷战”不符合任何一方利益。芬方愿为推动欧中关系顺利发展发挥积极作用。
崔洪建分析称,芬兰长期以来主张自由贸易和开放经济,在中欧经贸摩擦上保持相对客观的立场。欧洲一些有识之士意识到,如果任由欧盟方面实行保护主义措施,将有损地区贸易和发展环境。
外界注意到,“绿色”是两国元首此次会谈的重要关键词。习近平在会谈中强调,“拓展绿色转型、信息技术、数字经济、人工智能、新能源等新兴产业合作”。斯图布则表示,愿同中方“深化经贸、绿色能源、可持续发展等领域务实合作”。
此访期间,双方发表了《关于推进中芬面向未来的新型合作伙伴关系的联合工作计划(2025—2029)》。这份联合工作计划指出,中芬认为低碳发展是双边合作的首要议题之一。双方将气候变化、碳中和、循环经济和卫生确定为双边科技创新合作的优先领域。
“气候变化是全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世界各国要携手应对。”丁纯表示,中国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并积极践行“双碳”承诺。芬兰等北欧国家在碳减排、低碳发展的经验值得中国参考借鉴。中芬两国围绕低碳发展、循环经济等议题开展合作,不仅有助于两国实现碳中和目标,也将为各国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
中芬双方将于2027年审议联合工作计划合作进展,并根据审议情况决定是否进行修订。
丁纯表示,在全球化逆流涌动的当下,中芬制定详实、可行的联合工作计划,也给国际社会提供重要启示: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可以相互合作、互利共赢,这将有助于推动建立更加公正合理的国际秩序,向着促进共同进步的目标不断迈进。(完)
国泰君安表示,指数有望延续震荡上涨趋势,建议持股待涨为主。在经历了昨日的放量下跌后,今日市场迎来强势修复,个股再次出现普涨行情。几大核心人气方向依旧维持着较高的热度,氢能源受到利好催化迎来大涨,显示目前市场资金较为活跃。另外北向资金近期呈现大幅流入态势,随着市场赚钱效应的显现,后续有望吸引增量资金逐步入市。总体而言当前市场仍处于较为良性的反弹结构之中,预计后续指数有望维持震荡反弹走势,建议继续关注热门板块分化轮动过程中低吸机会。
证监会负责同志表示,当前证监会正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资本市场的一系列重要部署,深入推进强监管、防风险、促发展各项工作。资本市场涉及方方面面,越是在形势复杂严峻的时候,越要广开言路,集思广益,凝聚共识。
中国经济的底气来自于多个方面。一是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体制优势,既发挥市场经济的长处,又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为中国经济长期稳定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二是有超大规模市场,中国人口达14亿,中等收入群体超过4亿人,未来十几年将达到8亿人,消费需求广阔且增长潜力巨大。三是有配套完整的产业体系,中国是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2022年制造业增加值占全球比重约30%,产业体系配套完整的供给优势对中国经济保持强劲内生动力发挥重要作用。四是有大量高素质劳动力。中国的“人口红利”正在向“人才红利”提升,人才资源总量、研发人员总数均居全球首位,高技能人才超过6000万,每年1000多万大学生走入社会,这些都是中国发展的独特优势。五是绿色转型卓有成效,中国过去10年以年均3%的能源消耗增速支持了6.6%的经济增长,是全球能耗强度降低最快的国家之一,“绿色经济”已不是赔钱经济,而已成为新的增长源。六是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高新技术企业数增加至约40万家,独角兽企业数量居世界第二,2023年全年发明专利授权量92.1万件。综合上述因素,我们对中国经济充满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