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新修订的海洋环境保护法施行一年间:守护好碧ww777766香港开奖结果?海银滩
新修订的海洋环境保护法施行一年间——
守护好碧海银滩(美丽中国)
核心阅读
今年1月1日是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施行一周年。一年来,我国开展海洋生态保护和修复,增强海洋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筑牢海岸带生态安全屏障,海洋环境质量进一步提升。
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于2024年1月1日开始施行。一年来,相关部门进一步强化陆海统筹、河海联动、综合治理,积极开展海洋生态保护和修复,我国海洋环境质量进一步提升,局部海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更加完善,资源有序开发利用和海洋经济绿色转型进程加快。
健全标准体系,加强海洋生态修复
自然资源部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司副司长卢丽华介绍,自然资源部指导沿海地方实施的“十四五”时期83个中央财政支持的海洋生态保护修复工程项目,已累计下达中央财政奖补资金196亿元,完成整治修复海岸线约400公里、滨海湿地约3.1万公顷,提升海洋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和生物多样性。
“科技支撑标准先行,不断健全海洋生态保护修复技术标准体系。”卢丽华说,2024年,自然资源部与国家林草局推动出台《红树林生态保护修复技术规程》国家标准,发布《海洋生态保护修复标准体系》,推动发布第二批6项海洋生态保护修复领域创新适用技术。
自然资源部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司司长王磊表示,坚持自然恢复为主、人工修复为辅,有序开展海洋生态修复工程,我国已初步形成从山顶到海洋的有规划引领、有制度保障、有资金支持、有基础支撑的海洋生态修复格局。
夯实保护基础,严守生态安全底线
陆海统筹划定生态保护红线。海洋生态保护红线面积约15万平方公里,主要保护生态功能极重要区及海洋生态极脆弱区。
海洋生态保护红线保护了红树林、海草床、珊瑚礁、滨海盐沼等重要海洋生态系统以及重要河口、重要滩涂及浅海水域、珍稀濒危物种分布区、重要渔业资源产卵场等重要海洋区域。
自然资源部门将“自然岸线保有率”作为海洋类唯一约束性指标纳入沿海省级国土空间规划,强化自然岸线保有率管控目标的约束与指导作用。沿海省份将2025年自然岸线保有率管控目标按年度分解到地市,将自然岸线保护纳入沿海地方政府政绩考核,进一步深化自然岸线保有率管控目标责任制,严守生态安全底线要求。实施海岸线动态监测,自然岸线保护制度逐步健全。
加强协同治理,提升海洋生态系统质量
2024年11月,自然资源部发布了2024年海洋生态保护修复十大典型案例,涉及红树林、珊瑚礁、盐沼、海岛等典型生态系统和自然岸线保护修复,取得显著综合效益。
自然资源部与国家林草局推动首个国际红树林中心在深圳成立,成为共谋红树林保护与合理利用、共促红树林交流与国际合作的重要平台和窗口;组织沿海相关省份加快实施《红树林保护修复专项行动计划(2020—2025年)》。截至2024年底,新营造红树林约8800公顷,修复现有红树林约8200公顷,我国红树林面积比本世纪初增长近38%,是世界上少数几个红树林面积净增长的国家之一。
加强珊瑚礁生态系统保护修复。2024年,自然资源部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珊瑚礁保护修复的通知》,从5个方面提出10条举措,进一步完善珊瑚礁保护修复相关管理制度。
加强海洋生态系统协同治理。卢丽华介绍,坚持陆海统筹、河海联动,促进陆域、流域、河口、湾区的联动治理。以海湾为基本单元,“一湾一策”协同推进近岸海域污染防治、生态保护修复、岸滩环境整治等,强化自然岸线、滨海湿地等保护修复,不断提升红树林等重要海洋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统筹推进建设安全、生态、健康、韧性、活力的“蓝色海湾”“和美海岛”“美丽岸滩”,逐步拓展优质亲海空间,促进人海和谐。
王磊介绍,通过实施重大海洋生态保护修复工程等一系列努力,我国海洋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不断增强,海洋碳汇能力不断提升,筑牢海岸带生态安全屏障,下一步,相关部门将研究制订“十五五”海洋生态保护修复、红树林保护修复专项行动计划,明确目标任务和工程布局。(人民日报 记者 常 钦)
后续,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将在地面指令控制下择机再入返回,在中国空间站出差的航天员景海鹏、朱杨柱、桂海潮即将踏上回家之旅。
分离前,神舟十六号航天员乘组与神舟十七号航天员乘组开展了工作交接,完成了在轨工作经验交流、上行物资及下行样品转移安装等工作。分离后,神舟十六号航天员手持高清相机,通过飞船绕飞完成了以地球为背景的空间站组合体全景图像拍摄。
据了解,中国银行业协会10月12日发布了《关于调整银行部分服务价格提升服务质效的倡议书》,向商业银行发出倡议,包括取消商业汇票工本费、降低银行承兑汇票手续费、减免个人存款账户对账单打印费、对安全认证工具工本费实施成本定价方式和综合提升信用卡服务质效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