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马来西亚青少年的“汉服情”:百澳门精准资料期期精准每天更新闻不如一见
中新社西安12月23日电 题:马来西亚青少年的“汉服情”:百闻不如一见
作者 杨英琦 党田野
从具有热带风情的马来西亚吉隆坡,向北飞越三千多公里到达陕西西安,一群青少年兴致勃勃地探访这座在华文课本上多次出现的城市。
近日,来自马来西亚多所华文学校的学生身着汉服走进西安唐风市井街区,体验“一秒入唐”的乐趣。
一进入汉服店,马来西亚青少年们立刻在成排不同形制、色彩绚丽的服装架间来回穿梭。“之前看中国古装剧时就很喜欢汉服,这次知道有机会穿汉服游长安,我们就提前在网上搜索喜欢的样式来这里找找看。”马来西亚女孩杨时懿一边挑选汉服,一边向朋友比划着询问意见。
手机应该装哪里?当了“古人”还戴不戴眼镜?发饰太重怎样抬头喝水……刚换上汉服,马来西亚青少年便抛出数个问题。店员还没来得及解答,孩子们已纷纷找到答案,“我的衣袖就是兜,可以装很多东西。”“戴眼镜不好看,会影响妆容。”“走动时慢一点,头饰不乱就没关系。”
“我很喜欢自己的汉服造型,照镜子时觉得很惊艳。”12岁的沈镓欣说,自己前几日刚参观过秦始皇帝陵博物院、西安碑林博物馆及关中书院等充满历史感的地点,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因此对本次汉服体验格外期待。
长安行至今,沈镓欣直言最喜欢汉服体验。“汉服可以穿在身上体验,更明确、直观地感受它、了解它。”活动还未结束,沈镓欣就开始期待下次的汉服体验,“‘百闻不如一见’,很能形容我现在的心情。”
走进唐风市井街区,马来西亚青少年仿佛“穿越”回唐朝,由“上官婉儿”引路、与“白居易”对诗、赏“张旭”狂草,该街区工作人员扮演的角色为他们答疑解惑,打开古时中国的“窗户”,一览盛唐风采。
“小时候我幻想过自己会不会是杨贵妃的后代,因为我姓杨,父母都是华人。”杨时懿笑道,自己对唐朝不够了解,因此这次体验十分珍贵。“在西安,身着汉服的我更融入当地生活,这是一种‘原汁原味’的文化体验。”
在杨时懿看来,汉服“吸睛、华丽、大方得体”,很适合重要节日和场合。“我的很多华人同学会在重要活动穿汉服,我也曾网购过一身,还在购买过程中了解到许多有关汉服的信息,比如不同的形制、发饰等。”
“在台下坐着的一群孩子里,我几乎分辨不清哪些是中国人,哪些是外国人。”为马来西亚青少年进行讲解的礼仪讲师刘轩辰表示,在流畅沟通与积极互动中,他感受到了孩子们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兴趣与热情,“或许是因为文脉相通,才心脉相连。”(完)
针对“美国官员透露中美双方原则上同意在旧金山召开中美首脑会谈”的消息,11月1日,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在例行记者会表示,中美双方都同意朝着实现旧金山元首会晤共同努力。
6。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加快中国(新疆)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建设,丰富跨境电商、物流全程协同等地方特色应用。扩大自中亚等周边国家优质农产品、食品进口。率先推进边境口岸农副产品快速通关“绿色通道”全覆盖。扩大周边国家特色中药材进口,对进口睡莲花、秋水仙、洋甘菊、石榴花、玫瑰花、牛舌草等新疆急需中药材批量开展风险评估,加快签订双边议定书。探索进口大麦加工为饲用芽苗的闭环监管模式。依托中哈霍尔果斯国际边境合作中心(以下简称合作中心),加强与周边国家农产品、食品风险信息互通、检测执法互助领域合作。推进中国—中亚区域检验检疫安全技术合作与交流,搭建中国—中亚法规标准信息交流平台。推动综合保税区与自贸试验区统筹发展。实施重要矿产品“口岸+卸货地”联合监管模式。探索在满足监管条件的基础上,打造国际邮件、国际快件、跨境电商集约化监管模式。对边民互市贸易进口商品实施分层查验、分类监管。做好进口资源性商品的采信试点工作,鼓励符合资质要求的第三方检验检测机构参与,进一步提高通关效率。
中国是澳大利亚最大的贸易伙伴,2022年中澳双边贸易额占澳大利亚对外贸易总额的28%。同时,澳大利亚也是中国最大的商品供应国之一,去年中国购买的11亿吨铁矿石中,65%来自澳大利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