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把疏勒河“装进”计算机(经济新方位·香港最准马资料免费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
人民日报记者 王 浩
在甘肃农垦饮马农场的农田里,传感器探入土壤监测湿度,微型气象站追光探风。“2024年食葵每亩产量超280公斤,增产15%。”农场项目部部长邹常生介绍,采用智慧灌溉,丰收有保障,每亩地用水量从650立方米降至300立方米。
灌溉用水来自疏勒河。从祁连山奔流而出,滋润荒漠绿洲,疏勒河为酒泉玉门市、瓜州县的22个乡镇,以及甘肃农垦等6个农场的134.42万亩农田提供灌溉水源。
作为河西走廊三大内陆河之一,疏勒河流域年降水量不足70毫米、年蒸发量却高达2800毫米。缺水的疏勒河在保障灌溉用水的同时,如何深度节水?
水流伴着信息流,水网连上互联网,水库接通数据库——一场数字赋能节水农业的探索正在此开展。
“我们把疏勒河‘装进’了计算机。”甘肃省疏勒河流域水资源利用中心规划计划处副处长张发荣介绍,利用地理信息系统、建筑信息模型等技术构建模型,等比例模拟仿真河道、渠系、水库、水闸等,构建起“数字孪生疏勒河”。2022年,疏勒河被水利部列为首批“数字孪生流域建设先行先试”试点和“数字孪生灌区建设先行先试”试点。
这条数字河流如何发挥作用?
看源头引水,大模型演算,调度方案不断优化。随着一个个数字输入,大屏幕里汩汩“清水”从昌马水库涌出,干渠关键节点的瞬时流量不断跳动,系统迅速生成多套调度方案。“我们根据来水用水情况,找到最优解,提前安排人员巡查检修。”疏勒河流域水资源利用中心运行调度处副处长徐宝山说。大数据“跑”在前,科学调度昌马、双塔、赤金峡三座水库,水资源调配更精准。
看调水分水,人工提闸变为自动控制,精度从“厘米级”迈向“毫米级”。指令下达、点击手机,闸门缓缓抬升,水流沿着渠系流向下游。“一座座闸门就像水龙头,过去提闸靠经验,放多长时间、放多少水,估摸着来。”疏勒河流域水资源利用中心科技信息处副处长任晓文介绍,如今闸门安上传感器、自动控制系统,“电脑一键启闭,闸门精准升降,按需放水。”
看巡渠护渠,探头“站岗”,鼠标“巡逻”。灌区217公里长的骨干渠道,过去全靠“双腿走”“瞪眼看”。“一天往返10公里,顾头不顾尾。”任晓文说,“现在,骨干渠道布设了高清摄像头、配备了无人巡查系统,能够实时进行视频巡查,及时发现并处理跑冒滴漏、淤积堵塞等问题。”
看配水用水,精准计量让农民用上“明白水”。斗渠的闸口处是灌区和用水户交水的地方。一台磁致伸缩液位计竖立在水渠旁,发射信号、计算流量,每半小时发送数据包至后台,一个个数据便显示在瓜州县双塔镇月牙墩村水管员苟延利的手机里。“以前估算水量,一天测3趟,现在有了新设备,每轮水量自动结算,村里用了多少水,清清楚楚。”苟延利说,如今灌区698个斗口安装水量实时监测系统,水管员、用水协会、用水户信息共享,乡亲们用“明白水”、交“放心钱”。
看浇水节水,智慧灌溉,让庄稼喝饱水还能少用水。“2024年玉米收成不错。”玉门市下西号镇石河子村村民李军芳说,现在用的是水肥一体化技术,小水滴灌,按需浇地,精准施肥,省工省水。
“啥时候用水,啥时候点手机就行。”玉门市玉门镇代家滩村村民滕玉林介绍,点开“疏勒河智慧水务”微信小程序,就能随时查询水量水费,一键充值缴费。
大水网连着小农户。数字孪生疏勒河灌区和高标准农田建设同步推进,田间地头建有水肥一体化灌溉系统、蓄水池水位传感器等,形成“水库+骨干渠道+数字孪生技术+高标准农田”的灌溉水网。
算据、算法、算力同步发力,疏勒河灌区向节水型灌区稳步迈进。“数字映射、模拟现实,让虚拟与现实互动起来。我们会进一步加强新技术运用,全面提升数字化、信息化水平,不断拓展应用场景,进一步提高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能力。”张发荣表示。
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消息,自2023年12月21日圆满完成首次出舱活动以来,神舟十七号航天员乘组先后完成了机械臂操作在轨训练、全系统压力应急演练、载荷出舱、实验机柜调试和第二次出舱活动准备等工作,空间生命科学与人体研究、空间微重力物理、空间天文与地球科学、空间新技术与应用等空间科学实(试)验项目扎实稳步推进。
中国经济的底气来自于多个方面。一是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体制优势,既发挥市场经济的长处,又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为中国经济长期稳定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二是有超大规模市场,中国人口达14亿,中等收入群体超过4亿人,未来十几年将达到8亿人,消费需求广阔且增长潜力巨大。三是有配套完整的产业体系,中国是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2022年制造业增加值占全球比重约30%,产业体系配套完整的供给优势对中国经济保持强劲内生动力发挥重要作用。四是有大量高素质劳动力。中国的“人口红利”正在向“人才红利”提升,人才资源总量、研发人员总数均居全球首位,高技能人才超过6000万,每年1000多万大学生走入社会,这些都是中国发展的独特优势。五是绿色转型卓有成效,中国过去10年以年均3%的能源消耗增速支持了6.6%的经济增长,是全球能耗强度降低最快的国家之一,“绿色经济”已不是赔钱经济,而已成为新的增长源。六是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高新技术企业数增加至约40万家,独角兽企业数量居世界第二,2023年全年发明专利授权量92.1万件。综合上述因素,我们对中国经济充满信心。
北向资金2月29日单边净买入166.03亿元,单日净买入额创7个月新高。其中,沪股通净买入86.42亿元,连续23日净买入;深股通净买入79.62亿元。2月北向资金4度单日加仓超百亿,累计加仓超600亿元,创近13个月新高。